法国哲学老师妙莉叶·芭贝里的跨行之作《刺猬的优雅》让我爱不释手。因为我从小说主人公那里看到拯救并不是距离遥远的事,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拯救者。
我读大学时的理想就是做一个门房。正如小说的主人公勒尼那样,在普通的门房里面,是满屋子的书籍。我的门房外面和普通的传达室和门卫室一样,简单陈旧的设施,监控显示屏、一个电话,一个开大门的遥控器和热水瓶。如果你有幸走进我的门房,打开通往我卧室的神秘通道,你可以看到满屋子的藏书,那才是我的隐秘和真是之地。
正如勒尼在接受日本商人格朗先生的晚餐约会时所言“只有艺术的伟大才能解释我卑微身份的瞬间消失,眼前的美妙画作使我顿时迷失了自我。我不再认识自己。我绕过小津先生,完全沉醉在那画作之中。”(第202页)人的身份只是外在社会的等级划分,这并不代表你的灵魂也要接受这种身份的划分。只有在对真理的讨论中,一切的身份设定才会消失,在灵魂上才会真正的平等。
尽管有深刻的思想,对政治、社会学、艺术等等领域有着自己的独到的钻研和观点,但是在外在的身份上,勒尼仍然是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门房。这样的门房只有那些教育程度低、社会地位卑下的人才会从事,这是在普通人眼里的门房形象。
我想着,我做了门房之后,每天会在门口看着每个进入大门的人,感受着他们眼中的鄙视、冷漠、疑惑、尊重和微笑,更会在没事的时候,倚在门口,或者坐在窗前,望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,感受着他们匆匆的脚步,想象着他们表情背后的喜怒哀乐。我当然更愿意像蒲松龄一样,用一瓶开水换取行色匆匆之人的故事。
勒尼只是一个门房,门房是她的工作。她甚至为了做好门房,让人们不怀疑她背后的真实自我,而不得不装做门房的样子,养一只猫,买廉价的猪肝做猫粮,一切的伪装让她成为一个人们眼里合格的做服务业的门房,“为了更好地掩饰,我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到被迫服从的外表之下。”(第6页)
正是这样的一个门房,在人们眼里永远无法理解社会,只是一个被社会裹挟着走的人,却有着深刻的思想,和积极的生活态度,以及善良的心灵。正是这一切让她拯救了那些与她接触的人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她的高傲和冷漠,也不意味她的清高和不近人情。相反,正是因为她深刻的思想,她才知道怎样安慰一个人,怎样拯救一个人。当然这并不是这个门房勒尼刻意做的,她做的很简单,把每个人平等而不戴有色眼镜地看待。尤其是那些被社会排斥的人。比如让·阿尔登。他是一位瘾君子,因为吸毒而自甘堕落。正当被人都嗤之以鼻的时候,勒尼的山茶花却成为他堕落灵魂的拯救者。当他改头换面,意气风发的来到勒尼的门房,向她感谢的时候,勒尼体会到了善良的回报。
阿尔登的父亲是勒尼做门房的公寓住户,这个公寓是巴黎的高级公寓,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。“我到你这儿来,你一定觉得很奇怪吧,更何况我们过去都没多说过什么话。”正是这样不曾多说话的在别人眼里的堕落之人,却因为勒尼的山茶花而获得了拯救。在谈到那些花的时候,“从那天之后,我就经常会不自觉地想起那些花儿,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。它们是那么美,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,便会想起那些朵花儿,这让我心里感到很舒服。”(306页)正是这些也许勒尼不经意间种的山茶花,温暖并最终拯救了阿尔登,让他回归人生的正轨。
同样被拯救的还有国会议员的女儿帕洛玛。她天资超群,对社会和政治有着深刻的观察力,虽然只是一个初中的学生,但是却不愿像她父亲那些人一样虚伪。在她眼里,这个社会是虚伪的,是冷漠的,到处都是装模作样的人,姐姐虽然是巴黎高师的哲学硕士生,实际上却不懂学术,母亲的外表是个贵妇,实际上为了抢购一个胸罩而和人拳脚相向,父亲呢,这位贵为国会议员的人关心的从来不是社会平等和社会福祉,而是自己的地位和经济利益。而她的语法老师,也只是一个为了讲课费上课,为了面子而不会认错和故弄玄虚的学术骗子罢了。在她看来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不值得停留的骗局。就像索多玛和蛾摩拉一样,连五个义人都没有。既然这样,那还有什么理由活着呢?因此,帕洛玛一心想着自杀。
自从接触了勒尼之后,她感受到雷尼这个门房的与众不同。在之后的日子里随着接触的加深,她们有了深入灵魂的忘年之交。他们谈论政治,社会运动等,勒尼还向她讲述自己悲惨的童年故事,以及思想与命运的观点。这些不断改变着这个一心自杀的女孩。
勒尼在一天早上出去买东西的时候,遇到了喝醉的流浪汉仁冉,他正摇摇摆摆地冲向马路中间,就在他被车撞的一瞬间,勒尼推开了他。这成为勒尼生命的永恒时刻。勒尼死了。她最终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另一个生命。而她的生命却在另一个人——帕洛玛的身上延续。她不再想着自杀,而是知道自己过去自杀的想法是多么浅薄和愚蠢,此刻她有了活下去的价值和意义,那就是追求真理的深刻。
我从门房勒尼的身上看到了耶稣。耶稣是个普通人,他没有高贵的身份,没有光鲜的衣着,但是他却用他的福音拯救了我们。他为我们钉上十字架,正如勒尼用自己的积极的生活拯救了阿尔登,用自己深刻的思想拯救了帕洛玛,用自己的身躯拯救仁冉。不是我们没有机会成为耶稣,对于基督徒来说,你积极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拯救。
可透过作者邮箱联系作者交流:lidaonansir@163.com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